author avatar
    資深軟體經理
 

摘要
因為筆電用了較長的時間,想要通過將系統碟更換為固態硬碟SSD的方法來提升筆電的表現性能卻不知如何進行選擇購買?本文為您介紹SSD的相關知識及如何為筆電選購合適的SSD。



筆電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,不少用戶會覺得筆電的速度越來越慢,效能也越來越低。此時,一定要花大價錢把整個筆電或將CPU及主機板整組換掉嗎?還有一個超棒的升級方式,就是花少少的錢來升級最近降價很多的SSD固態硬碟。可能并不是很多的用戶了解SSD固態硬碟,也不知道如何進行選擇。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SSD以及如何進行選擇。

SSD固態硬碟:快速提升電腦表現性能的硬碟方案

固態硬碟(Solid State Disk)也即SSD,採用主控芯片+閃存芯片,區別與傳統硬碟,SSD無需旋轉尋道,而是依靠主控算法直接從閃存芯片中讀取資料,大大節省了尋到時間,故而隨機讀寫速度非常優秀。不少筆電用戶將系統磁碟更換為SSD後,開機速度就會有明顯的改變。同時,隨著SSD價格的下降,將傳統硬碟更換為SSD也成為越來越多用戶的選擇。

不少想要將系統硬碟更換為SSD的用戶想在更換SSD的同時保留原作業系統,除了免卻重灌系統的煩惱外,還可省卻檔案遷移的時間。點選了解如何將系統從HDD遷移至SSD(支援4K對齊)。

SSD固態硬碟內部結構

主控
除了存儲部分有閃存芯片負責外,固態硬碟的功能、規格、工作方式等則是由主控芯片控制的。主控芯片在SSD中的作用如同CPU一樣,主要是針對調度、協調及控制整個SSD系統而進行設計的。主控芯片一方面負責合理調配數據在各個閃存芯片上的負荷,另一方面承擔了整個數據中轉,連接閃存芯片及外部接口。除此之外,還負責ECC糾錯、耗損平衡、壞塊映射、讀寫緩存、垃圾回收及加密等一系列功能。
閃存芯片
閃存芯片,也即顆粒,是用於存儲用戶的數據。SSD的存儲介質決定了SSD的壽命,對SSD性能的影響至關重要。

顆粒的分類有:SLCMLCTLC

SLC(Single-Level Cell)單層式存儲。每個存儲單元僅能存儲1bit的數據。是目前最強、最貴的顆粒。主要用於企業級SSD,約10萬次擦寫壽命。
MLC(Multi-Level Cell),每個存儲單元能存儲2bit的數據。幾乎所有的消費級SSD都採用了MLC顆粒,越1萬次的擦寫壽命。但是MLC顆粒也有很大的區別。部分的MLC顆粒針對企業級市場對可靠性及壽命進行了優化。
TLC(Trinary-Level Cell),每個存儲單元能存儲3bit的數據。TLC閃存的有點是成本低,但同時帶來的考驗更大。讀寫速度下降的同時,閃存壽命也會直線下降。MLC的擦寫壽命約10萬次,而TLC公認的擦寫次數大約是1000次,好點的可能到1500次。但是依然與MLC有很大的差距。但各種極限測試也證明:正常家用,TLC 120GB的固態硬碟使用10年左右不是問題,所以不用過多的糾結壽命問題。且市面上在售的的多為MLC的SSD。
固件算法
SSD的固件是確保SSD性能的最重要組件,用於驅動控制器。不同的固件對使用了相同的主控及顆粒的SSD會產生不同的效果,直接決定了SSD的性能發揮水平,因此固件可以說是SSD的靈魂。

如何選購合適的SSD?

容量
先確定電腦所需要的SSD容量,可根據自身需求及預算進行購買。首推256GB。
接口類型
  1. 最常見的是SATA,確切的說是SATA3。雖然SATA3向下相容SATA2,但SATA2傳送速率(3Gbps)比SATA3(6 Gbps)慢很多,完全限制了SSD性能的發揮,所以使用SATA介面的SSD一定要插到主機板的原生SATA3介面。
  2. 極致性能PCI-E。企業級SSD標準介面,開始走向消費級(比如Intel750),通常1TB容量起步,直接走PCI-E 通道,極致性能是SATA介面無法望其項背的。
  3. M.2,即NGFF。為超極本量身定做,後來隨著Z97主機板發展到桌上型電腦上。M.2介面的SSD特點是體積非常小,其寬度是標準化22mm,通過長度與容量成正比(PCB越長,顆粒搭載越多)。購買M.2介面的SSD需要瞭解傳輸走SATA通道還是PCI-E通道,兩者性能差別極大。
  4. mSATA。多見於筆電,但也逐漸被M.2取代。由於體積小,許多筆電有足夠的空間加裝mSATA和M.2介面的SSD。但是如果要用SATA介面的SSD則多數需要拆光碟機。mSATA介面可以理解為是一個SATA介面+連接器,所以理論速度基本與SATA一樣。
尺寸
固態硬碟大部分被製作成與傳統硬碟相同的外殼尺寸,例如常見的1.8吋、2.5吋或3.5吋規格,也有適用於筆電的尺寸。當然也可以使用轉接架將較小的SSD安裝到電腦上。
查看主控、閃存、固件、緩存以及性能。
還可考慮有無斷電保護、功耗及售後。
置換SSD后,在使用過程中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?點選如何正確使用及保養SSD固態硬碟了解更多。
Loading comments...